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2月8日上午,南京市六合区在体育场举办新春首场大型就业

作者:admin 日期:2014-02-11 08:56:00 点击:

2月8日上午,南京市六合区在体育场举办新春首场大型就业招聘会,在登记进场的5000名求职者中,有一半是返乡农民。2月2日到2月7日,传统劳务输出地宿迁每天以市、区联动招聘的形式,成功吸引了3.2万返乡人员就近就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劳务集散地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自年初七开业以来,每天进场人数仅千人左右,远低于去年每天2000人的进场规模,每天成功推荐的岗位也仅有百人。

专家提醒,若不转型,大城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无人可用。

记者7日上午在安德门民工市场看到,阴冷雨雪将往日分散在市场内外的求职者都赶到了室内大厅。看着散在场内的几百位求职者,一位职介老板摇着头告诉记者,“八成都是年前没有回家过年的老面孔!”36号窗口的张经理一上午就介绍出去一个保姆,而5年前半天可以轻松介绍十来个人。

面对逐年减少的进城求职者,安德门民工市场这两年不断延迟开业,从年初三到年初五,今年推迟到了年初七。为提高岗位匹配率,市场年前储备了1万多个岗位,这些岗位集中在电子电器、服装操作工、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大多数企业需要年轻人。但从当天进场求职的民工来看,超过九成的求职者年龄都超过了35岁。很多求职者骑马找马,希望找一个比去年工资高的岗位,但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今年一线操作工岗位工资与去年基本持平。技术类工种待遇明显提高,车钳刨铣工初级岗位也开到了3000元以上。

进场农民工少了,前去市场招工的老板更少。记得两年前的开业首日,36号窗口办公室挤满了招工老板,张经理和助手忙着接待之余,还要不断接听来要工的电话,几乎抽不出时间与记者聊天。但今年,记者在现场呆了半小时,没遇到一位老板,也没有一声电话铃响起。

为探个究竟,记者联系上去年曾在安德门民工市场招工的扬州创利皮革公司人事经理陆小琴。陆经理表示,他们公司今年也要招工,但安德门民工市场年轻人太少,很少能招到满意的工人,今年决定直奔苏北、西北等农民工集中地招工。与此同时,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一些企业如光伏、机电等行业今年也减少了用工需求。

市场办公室主任袁亮则表示,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梯度转移,传统劳务输出地就业机会增加,为了留住本地劳动力,这些地区都赶在春节期间集中招聘,将岗位送到返乡农民和新成长劳动力手中,年轻农民工不用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节后匆忙出来找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安德门民工市场的求职者。

面对已经成为求职主力的90后劳动大军,企业用工环境没有及时跟上则加剧了供需双方的岗位匹配难度。在溢泰环保的招聘摊位前,记者记录下了一位应聘操作工的90后与招聘经理的对话:“多少钱一个月?”“130~140块钱一天,干得好的话一个月可以拿4000元左右。”“包吃住吗?”“全包。”“一天工作多长时间?”“12个小时。”“12小时?太长了。”这位安徽蚌埠的小伙告诉记者,他去年就在一家电子厂做操作工,每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4000元,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睡觉,很没意思,一直想找个8小时上班的活,工资低点都没关系。

一对在南京打了3年工的小夫妻的求职目的,更是给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了个醒。这对小夫妻来自贵州,一直在江宁的统宝光电打工。男的叫梅俊,现是一条生产线的领班,每月工资5000元;女的每月也有4000元收入。但小夫妻俩今年不想再继续在这家企业做下去了,“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两班倒,上班要穿防护服,干长了伤身体。”小梅说,他想在南京找个销售类工作,锻炼两年后回贵州老家开个店。

生意难做,一些职介老板纷纷考虑改行。节后开业本是安德门民工市场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记者却发现市场内有10多个窗口关门大吉。“生意不好,这些老板都不做了,像9号、21号都是做了10多年的老职介,不做蛮可惜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职介经理说,接下来市场关门的职介可能会更多。

对此,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博士周睿表示,相对于父辈,已经成为就业主力军的90后农民工不用为生计发愁,更加重视自身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维权意识也更强。如今,大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与传统输出地的薪酬差距空间在不断缩小,南京、苏州等地一线操作工一个月拿三四千元,在宿迁、淮安等地工人工资最多也就少个三四百元,但务工人员就近打工省去了吃住成本,还可以照顾到家人。如果大城市的企业还是想靠工人的不断加班加点来赚取低端劳动附加值,招工只会越来越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