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交会的圆满落幕,很多参展外贸企业获得许多新订单,以丰硕“战果”圆满结束了本届广交会之旅。广交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即使在广交会上成功签单,后续还是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期通过一宗案例,为出口企业积极应对风险提供参考。
案例概述
风险启示 除俄罗斯以外,在一些新兴市场、欠发达国家,买方要求将提货人变更为清关公司或代理进口商的情况也广泛存在,当然,最受诟病的非“灰色清关”莫属。在有些案例中,买方甚至要求出口商配合签署低价合同、出具阴阳发票配合其“灰色清关”行为,其后赖账手段频出。而俄罗斯法律诉讼中,当地法院会要求出口商提供正本贸易单据(如贸易合同、书面指示文件、收货证明等),相关文件缺失导致出口商难以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
出口商应尽量避免参与“灰色清关”活动。另外,应注意保留完备的贸易合同、出货指示、买方收货证明,并在获得电子版的同时尽量索要正本。除此之外,通过明确资金流向(比如预付款由买方直接支付),进一步将所有文件建立勾稽印证关系,形成相对完整的证据链条,对于风险发生后有效保障自身权益,也至关重要。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中国信保小微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