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外贸预警 >

盘点中美“贸易战”中的关键问题—经济篇

作者:nblia 日期:2018-09-20 13:53:00 点击:
  9月17日,白宫宣布将于9月24日对2000亿产品征收10%关税,并于明年1月1日提升税率至25%,贸易战再度升级。同时,特朗普还宣布若中国采取反制措施,美国将对另外2670亿产品加征关税。

  核心观点:

  中美贸易差额如此之大,原因来自五方面:各国储蓄&投资失衡、国际货币体系输出美元的需要、加工贸易链条的夸大作用、美国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数据统计方式的影响。因此,简单以此说明中国“占了美国便宜”并不合理。

  当然,美国此次着力指责中国的是经济体制、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更为深远的问题,但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成为了特朗普施压的手段。我们分析了美国公布的340亿、160亿、2000亿三轮关税清单对行业和整体出口的影响,若征收25%关税则出口额会下降30%,若征收10%关税则出口额会下降15%,500亿25%的关税最终影响大约是181亿美元,而2000亿10%关税的最终影响大概是300亿美元,合计对出口的边际负面影响为2.1%;若2000亿美元的关税提升至25%,则最终影响大概是723亿美元,合计对出口的边际负面影响为4.0%。

  多个视角表明关税对短期的影响会很有限:第一,与外国在华投资有关的出口短期转移难度较大;第二,他国事实已印证了关税的短期影响不大;第三,二季度的抢出口和对下半年的透支并不明显;第四,美国不是中国制造的唯一买家,因此中美关税可能造成贸易的再分配;第五,美国的贸易保护对全球贸易的影响仍然有限,其他国家的加速开放是一个对冲力量。

  中美摩擦及其延展对于长期格局的影响才是重中之重。从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对日本采取的措施对于扭转贸易逆差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但是日本在应对外部的压力所做出的妥协、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应对,是造成日本经济悲剧的真正推手。同样,中美目前的摩擦带来的短期出口下滑压力对中国而言是能够应对的,应重点关注中美摩擦及其扩散对长期格局的影响:首先,加速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其次,未来中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速度和路径将受到影响。

  以下为正文内容:

  随着关税的生效,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开始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也使得大家更聚焦于中美经济、贸易层面的若干问题。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此次指责中国的是经济体制、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更为深远的问题,贸易逆差、关税只是施压的手段,但是贸易情况也是许多问题的缩影,因此我们从宏观经济和贸易的视角探讨与“中美摩擦”有关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 中美贸易如此失衡的五个原因

  1、储蓄-投资的失衡

  从国际收支来看,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内的储蓄-投资失衡。美国国民储蓄率较低,不足以为本国的投资提供足够的资金,因而需要从其他国家借入储蓄,在其他国家储蓄过剩的背景下,美国国内储蓄不足导致向国外的净借款和外国资本的流入,资金流动和商品劳务的流动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资本净流入则存在经常项目逆差。

  2017年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为46%,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美国储蓄率较低,长期低于20%,低于G7国家的平均水平。

  2、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下,美国需要通过贸易项下逆差输出美元以形成离岸美元市场,而获得美元的国家的投资需求使得美元可以以资本项下顺差的形式回流美国,美国高技术产业的繁荣导致了生产率的提高和收益的增加,美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广度、流动性和良好的监管水平,以及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独特性,使得美国很受投资者青睐。假设一个情景:当境外对美元的需求较强,而美国的贸易逆差规模较低导致输出美元不足,则会引发美元升值,从而导致美元购买力上升、逆差趋于扩大。从美国的贸易数据来看,美国对多数国家/地区都存在贸易逆差,并非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对日本、欧洲等制造业强国亦存在逆差,也间接反映出逆差一定程度上是美国自身因素造成的。

  3、加工贸易链条夸大了中美逆差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国家间的分工拓展为产品生产环节的分工,即加工贸易链条的发展,这使得部分中美贸易逆差的实质=其他国家对中国的顺差+美国对中国的逆差,从而夸大了中美之间的逆差。

  从中国的贸易数据来看,对中国台湾、韩国的贸易逆差最大,体现了用于加工再出口的机电产品的进口,其次才是对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大豆)、产油国(安哥拉、沙特)等的逆差,也反映了加工贸易影响的特征。

  4、美国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

  美国对中国实行高技术产品等出口限制是造成美对华大规模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

  贸易的本质是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从而提高整体的效率。美国在高技术产业占有较大比较优势,放开其出口应对缓解美国贸易赤字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1949年以来,美国对华一直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这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美中贸易失衡,“9·11”之后,把国家安全作为第一要务的美国政府,在对外高科技出口政策上的限制日趋严格。2007 年,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对华出口管制清单》,航空发动机、先进导航系统、激光器、水下摄像机及推进器等20个大类的美国高科技产品不得对中国出口,其政策效果也立竿见影—与2007年相比,2008 年美中ATP贸易年增长率急速下降了18 个百分点。美国政府官员也曾公开表示,与美国其它贸易伙伴相比,中国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查。目前,美国政府对高科技产品出口到中国的许可申请审批时间一般为3 个月至1 年,出口管制也限制了企业的出口意愿。

  从下图可见,美国高科技产品逆差在其总逆差中的占比持续上升,目前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2017年为13.7%,而美国高科技产品逆差中对华部分的占比在2017年为112%,这意味着美国对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产品出口整体为顺差,而对中国却存在着大规模的逆差,对中国出口限制的严格可见一斑,而中国则已成为美国高科技产品的最大供给商。

  以美中的贸易逆差来考量,近年来超过30%的美中逆差是高科技产品的逆差造成的,而考虑到美国的比较优势,美国理应在此领域对中国有贸易顺差。

  5、数据统计因素的影响

  中美公布的贸易数据一致存在较大差异,以2017年为例,美国和中国公布的美中贸易逆差分别为3752亿美元、2780亿美元,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与统计差异有关。

  第一,计价方式上,美国对出口的统计按照FAS(舷边交货价)来计算,进口则按照CIF(成本加运保费)价来计算。FAS价不计算装卸费、保险费和运费,而CIF价则计入这些费用,对于同一笔商品交易来说,CIF价要高于FAS价,因此美国计算的逆差相对高估。我国对进口货物的统计按到岸价格 (CIF)统计,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FOB)统计,因此,我国对顺差的数据相对低估。

  第二,地域上,美国将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视为美国海关关境区域,而中国将其视为单独行政区域,因此我国对美国出口统计范围更狭窄。

  第三,在涉及转口、再出口方面的贸易统计中,中美存在诸多差异,具体影响方向不能确定。中国出口统计中包括非原产于中国但经中国再出口至美国的货物,美国将这些货物统计为自原产地而非中国的进口;当货物经中间国或地区转口期间被重新加工或包装、形成新的增加值时,或者在出口时因不知最终目的地为美国、而被中方计作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时,我国统计都可能低估对美出口;而在货物经过香港或其他国家转口时,除非商品性质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否则美国会将此批货物连同增加值一同记作自中国的进口,使得美国高估从中国的进口。此外,还有部分货物在中国报关时报作对香港或其他中间国/地区的出口,实际上最后出口到了美国。美国出口统计中包含非原产于美国,但经美国再出口的货物。此类出口被中国统计为自原产地的进口。

  二、 贸易关税影响几何?

  1、详解美国对华的三个关税清单

  在贸易战中,顺差行业成为了彼此的弱点。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在机电类产品方面存在较高贸易顺差,这也与美国针对的“中国制造2025”匹配度较高,这也使得以上行业成为被关税攻击的重点。同样的,美国对中国存在顺差的农产品(5.060, 0.00, 0.00%)、飞机、矿物燃料也是中国采取反之措施的主要领域。

  7月美国正式按照6月15日公布的产品清单对818种、340亿美元金额产品征收25%的关税,第二轮160亿美元关税清单的实行时间未定,但生效可能性较高;7月10日,作为对中国关税的报复,美国拿出了2000亿美元的第三轮关税清单,并将对清单商品征收10%的关税,落实了对中国的“威胁”。9月17日,白宫宣布将于9月24日对2000亿产品征收10%关税,并于明年1月1日提升税率至25%,贸易战再度升级。我们对美国三轮关税清单进行了详细分析,梳理出对各细分品类出口商品的影响程度。

  (1)在340亿和160亿清单中,美国主要针对了与中国制造2025更为相关的机电、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产品和一部分化工和基本原材料制品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铁道车辆、轨道将被全额加征25%关税,99.9%的矿物燃料将被征收10%关税。

  从规模来说,受影响最大的是机械机床、电机电气设备、光学仪器医疗设备、塑料制品和车辆及零附件。

  (2)此外,因2000亿已接近中国对美出口的40%,一旦实行大量品类将被全额征税,被全部加征10%关税的品类为:26、矿砂、矿渣及矿灰;28、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稀土金属、放射性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31、肥料;32、鞣料浸膏及染料浸膏;鞣酸及其衍生物;染料、颜料及其他着色料;油漆及清漆;油灰及其他胶粘剂;墨水、油墨;33、精油及香膏;芳香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35、蛋白类物质;改性淀粉;胶;酶;36、炸药;烟火制品;火柴;引火合金;易燃材料制品;37、照相及电影用品;41、生皮(毛皮除外)及皮革;42、皮革制品;鞍具及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容器;动物肠线(蚕胶丝除外)制品;43、毛皮、人造毛皮及其制品;44、木及木制品;木炭;45、软木及软木制品;46、稻草、秸秆、针茅或其他编结材料制品;篮筐及柳条编结品;47、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纸及纸板的废碎品;48、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板制品;50、蚕丝;51、羊毛、动物细毛或粗毛;马毛纱线及其机织物;52、棉花;53、其他植物纺织纤维;纸纱线及其机织物;54、化学纤维长丝;55、化学纤维短纤;56、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特种纱线;线、绳、索、缆及其制品;57、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58、特种机织物;簇绒织物;花边;装饰毯;装饰带;刺绣品;59、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的织物;工业用纺织制品;60、针织物及钩编织物;65、帽类及其零件;67、已加工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人造花;人发制品;68、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类似材料的制品;69、陶瓷产品;71、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制品;仿首饰;硬币;72、钢铁;74、铜及其制品;75、镍及其制品;78、铅及其制品;79、锌及其制品;80、锡及其制品;81、其他贱金属、金属陶瓷及其制品;82、贱金属工具、器具、利口器、餐匙、餐叉及其零件;83、贱金属杂项制品;91、钟表及其零件;94、家具灯具;96、杂项制品;97、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

  (3)将部分受到10%关税影响的品类及其受影响程度如下图所示:劳动密集型产品、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如皮革制品、纸浆以及基本金属制品等。其中,水泥等非金属制品、烟草制品征税比例超过90%。

  此后,特朗普又威胁将2000亿商品的关税提升至25%,一旦实行,则会对上述2500亿商品都无差别地实行25%关税。

  (4)目前的清单完全不涉及的品类包括:1、活动物(0.35亿美元);6、活植物(0.52亿美元);9、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2.8亿美元);13、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2.35亿美元);18、可可及可可制品(0.34亿美元);30、药品(14.5亿美元);49、书籍、报纸、印刷图画及其他印刷品;手稿、打字稿及设计图纸(21.7亿美元);61-64章服装、纺织品和鞋靴等类产品(495亿美元);66、雨伞、阳伞、手杖、鞭子、马鞭及其零件(5.8亿美元); 92、乐器及其零件、附件(5.4亿美元);93、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1.5亿美元);95、玩具、游戏品、运动用品及其零件、附件(255亿美元)。从“豁免”清单来看,未加关税部分以消费品为主,目的是为了降低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

  2、关税的影响几何?

  定量来看,若假设上述关税均实行,则我国总出口中的11%将受到关税影响,在对贸易的影响方面,首先考虑关税如何引起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关税对出口商品价格传递是不完全的,即关税的变动并不会完全体现在商品价格的变动上,这是因为出口企业会针对关税变动而做出价格调整,如果关税增加,那么出口企业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价格,以此来维持需求。根据Hayakawa和Ito(2015)使用全球贸易数据所得到的估计,在多边贸易体系的最惠国待遇条件下,全球平均的关税传导率为0.282,即对于一个一般的出口国家来说,关税每增加(减少)1%,其出口商品价格会减少(增加)0.282%;其次考虑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多大程度反映到出口量上,即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根据姚枝仲(2010)的估计,中国出口需求的短期价格弹性为0.65,长期价格弹性为2.10;Hong(2012)的估计表明,中国资本密集和科技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价格弹性较小,为0.4-0.7左右,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弹性大约为3.0左右;根据Aielloa(2015)的估计,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77,这更为接近目前的关税形势。

  假设我国关税传导率为0.3,中国对美国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1.77,若征收25%关税则出口额会下降36%,若征收10%关税则出口额会下降15%,500亿25%的关税最终影响大约是181亿美元,而2000亿10%关税的最终影响大概是300亿美元,合计对出口的边际负面影响为2.1%;若2000亿美元的关税提升至25%,则最终影响大概是723亿美元,合计对出口的边际负面影响为4.0%。

  定性来看:

  第一,与外国在华投资有关的出口短期转移难度较大。根据我国商务部所言,“美方公布的所谓340亿的征税产品清单中,有约200多亿,大概占比约59%是在华的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中,美国企业占有相当的比例”;并且其中还包含了美国在华投资所生产的部分。既然这一部分出口是来自外资企业的在华投资,由于投资无法轻易转移,那么这一部分的转移和替代性在短期内可能会较为有限。但如果关税长期存在,直接投资的转移和贸易的转移将并存,即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

  第二,他国事实印证了关税的短期影响不大。今年上半年,从加征关税水平所占比例看,被加征关税影响理应较大的是美国的进口增速(占比1.5-2%)、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的出口增速(占比1-1.5%),而从年初以来的增速变化看,美国一季度、二季度进口同比分别为8.4%、13.6%,高于去年下半年美国进口增速11.3%;同样,加拿大、墨西哥出口增速年初以来有所上升,唯有巴西有所下降,因此我们判断,受到美国加征关税的国家出口目前也受到的负面影响也相对较小。340亿美元、500亿美元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分别为1.5%、2.2%,如果考虑到钢铁、铝制品的关税,占比达到2.9%,不过对钢铁、铝制品部分略有高估。

  第三,二季度的抢出口和对下半年的透支并不明显。从我国对美出口结构数据来看,4、5月机电类、运输设备类产品的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变化不大,表明在得知贸易战后,所谓的企业“抢出口”现象并不明显,这也意味着对未来的透支不大。而相应的,4、5月钢铁、钢铁制品、铝及制品的出口增速下降比较明显,或与加关税的影响有关,新关税所涉及的行业出口增速亦有可能边际下行,但考虑到并非对全行业征收、不易转移等因素,下滑幅度应显著小于钢铁、铝制品。此外,从我国从美国进口情况看,在水产品、油籽(大豆)、矿物燃料进口方面也并没有明显的抢进口现象。

  第四,美国不是中国制造的唯一买家。仅仅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可能在全球带来一种再分配效应,即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美国企业为规避关税而更多选择从其他国家进口,但是中国企业也会更多拓展非美国家的客户,最终实现新的平衡,因而相对钢铁、铝这种针对所有国家的关税形式,此种关税对中国出口的抑制作用也会更加有限。

  此前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加征关税的产品都是中国对其有顺差、而对其他国家有逆差的部分,因此美国减少进口,对于中国和贸易链条影响都会很大。但这与实施并不相符:从下图可见,我们对美国存在顺差的行业,对其他国家同样存在顺差,反映出任何一个行业的产品,美国都不是唯一买家,这也支持了我们的看法,即中国企业也同样存在选择与其他国家企业合作的空间。

  第五,美国的贸易保护对全球贸易的影响仍然有限,其他国家的加速开放是一个对冲力量。从对全球贸易的影响而言,在实施了目前声称的关税政策后,美国的关税水平大体将从1.64%升至3.45%,较过去20年有显著的上升,但一方面,这与1930年大萧条时期美国接近20%的关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从欧盟和日本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亚洲-太平洋(2.240, 0.00, 0.00%)贸易协定》第四轮关税减让的实施来看,其他国家正在加速开放,而非像大萧条时期一样加入“关税竞赛”,这也一定程度上会平抑美国单方面提升关税对全球化的影响。

  三、更应关注长期影响

  从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对日本采取的措施对于扭转贸易逆差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但是日本在应对外部的压力所做出的妥协、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应对,是造成日本经济悲剧的真正推手。

  对中国而言也是如此,中美目前的摩擦对于短期出口的影响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在金融危机时和2016年,我们都经历过近-10%的出口负增长,短期的压力对中国而言是能够应对的。更重要的影响在于中美摩擦及其扩散对长期格局的影响。

  首先,加速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政策选择上,我国与其他国家一样选择了加速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寻找盟友,这会带来居民福利的提升、进一步吸引外来投资,但是也会导致国内相关领域面临的竞争加剧,谨慎、正确的应对是必要的。

  其次,未来中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速度和路径将受到影响。从美国对外来投资的限制、对中国44个军工相关企业实行禁运措施和关于工业补贴、市场导向和技术转让的美欧日三方联合声明看,对中国的发展模式的担忧在发达国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未来中国需要在知识产权和技术领域遵循更为严格的标准,若中美关税长期存在,外来投资也会边际上向其他国家倾斜,这对于我国未来的高端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和实现路径的影响都还未被充分评估。

  招商宏观团队:谢亚轩、张一平、刘亚欣、林澍、高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