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地缘中心,地处欧亚大陆东西方和南北方交通要冲,人口3000多万,自然条件优越,能源资源丰富,同时因盛产黄金、棉花(“白金”)、石油(“乌金”)、天然气(“蓝金”),素有“四金之国”的美誉。苏联时期,乌已形成完整的工农业体系,机械制造、冶金、石化、棉纺、原料生产及加工等产业完善,机械制造规模占中亚地区三分之二,同时还是原苏联的棉花和蚕丝生产基地,也是重要蔬菜水果供应地,棉花产量占全苏的70%。90年代初独立以来,乌稳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实行“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近几年经济一直保持8%左右的高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对外合作,拉动经济全面发展,乌先后设立3个工业园区,相继出台各项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 纳沃伊自由工业区,成立于2008年12月,占地564公顷,距首都塔什干467公里,坐落在乌中西部的纳沃伊州。该州是通向乌西部和土库曼斯坦的必经之路,采矿、冶金、动力、化学、食品、建材等工业发达(其工业产值占全乌的50%左右),天然气和黄金储量丰富,公路、铁路、航空网络四通八达。卡里莫夫总统视该工业区为提升国家实力和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推手,旨在以此为依托,带动乌整个中西部地区发展。该区现有50多个在建或计划兴建项目,覆盖电子电气、建材、家电、医疗器械等领域。乌国家航空公司于2012年开通了纳沃伊—天津货运航线。 安格连工业特区,成立于2012年4月,占地1634公顷,距塔什干约100公里,位于塔什干州,邻近安格连市。塔什干州是乌工农业中心,交通运输便利,综合实力雄厚,机械制造、化工、冶金、食品加工、物流业等尤为发达,州内的别卡巴特是中亚唯一的黑色金属工业中心,安格连是中亚最大的煤产地。该特区是首都经济圈内唯一的工业特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区内现有铜管厂、糖厂、废气油料回收加工厂等22个项目。目前,中资企业在乌承建的三个最大EPC项目均靠近该园区,即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哈尔滨国际电气工程公司承建的新安格连电站及中煤科工集团承建的安格连煤矿改造项目。 吉扎克工业特区,成立于2013年3月,面积344公顷,未来可扩展至452公顷,距塔什干约200公里,位于乌中部的吉扎克州。该州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水平在全乌排倒数第二。但卡里莫夫总统对该工业特区青睐有加,视其为提振该州经济的支柱。总统本人看重中方在发展经济特区方面的宝贵经验以及中国的经济实力,专门签署同中方合建特区的总统令,指示政府出台针对中国企业入驻的各项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还任命第一副总理阿济莫夫担任园区管委会主任,并将鹏盛工业园作为其分区。去年以来,乌方多次派政商代表团在北京、温州、苏州、沈阳等地举行该园区项目推介会,同时邀请中资企业赴乌参加园区推介活动并进行实地考察。 鹏盛工业园(吉扎克工业特区分区),成立于2009年9月,占地37公顷(后又追加150公顷),距塔什干约70公里,位于乌锡尔河州。该州经济以棉花种植加工、果蔬谷物种植、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业为主。鹏盛工业园是由浙江金盛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创建,是我在乌最大民营投资项目和非资源领域最大投资项目,其产值占锡州GDP的26%,在当地创造了770余个就业岗位,被称为“21世纪乌兹别克斯坦的样板”。目前,瓷砖、制革、制鞋、手机、卫浴设备、阀门、外科医疗用线、饲料、肠衣加工等项目均已顺利投产或正在兴建,全部项目建成后工业园年产值将达1亿美元。现已建成的瓷砖厂规模居中亚之首;中兴通讯投资的手机厂生产出乌第一部国产手机,其智能手机生产线是整个中亚地区的第一条。 乌工业特区发展潜力无限。首先,乌领导人高度重视工业园建设,视其为乌经济社会腾飞的希望,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与日俱增。第二,园区实行税收、海关、外汇、简化劳务手续等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例如,减免园区注册公司的利润税、财产税、基础设施建设税、部分产品关税等,区内设专属海关、外汇和税收部门,提供简化办理劳务许可、出入境、居留等手续服务,园区注册公司支付货物、劳务和服务费用可用外汇支付结算等。第三,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物流便利,基础设施完备。当地水电、天然气以及劳动力低廉,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第四,区位优势明显。乌已加入独联体自贸区,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进出口商品不征关税。进入乌市场,将直接面向拥有3亿人口的独联体地区,可辐射整个大周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