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无铬鞣制革技术逐渐被应用,将终结皮革铬排放!

作者:nblia 来源:消费日报 日期:2015-09-09 10:37:00 点击:
  皮革业正积极引导企业由“加工型”向“创新型”转变,用设计、创意改造提升传统制鞋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产业高地。设计、创意是为了把人们装扮得更美,而除此之外,人们的愿望还包括蓝蓝的天、清清的水。在浙江海宁一种称为无铬鞣制革的技术正在被这里的企业应用,使用这种新技术可以使制革排放的铬含量降低到零。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表示,面对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调整,积极谋变,环保治理迈上新台阶。

  不只是服装

  裘皮也有衍生品玩具

  位于河北枣强县南部的大营镇是闻名中外的“皮草之乡”,拥有裘皮加工企业及经营户1万余家,从业人员15万人,是国内最大的裘皮制品加工基地和销售中心。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大营镇与北京服装设计学院和中国服装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鼓励和促进大营企业与专业院校开展合作,着力培养裘皮服装(服饰)方向的设计和制作人才,合作共建裘皮服装(服饰)创意工作室,为大营裘皮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在做好裘皮服装的同时,他们积极发展“内容+衍生品”模式,大力开发裘皮创意衍生品。

  大营镇成立了一支专业的裘皮工艺品研发设计团队,成功开发了皮毛动物、宠物玩具等裘皮系列产品,以及皮草包、披肩、围巾等裘皮饰品,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中外客商欢迎。为实现裘皮产业提档升级,大营镇着力打造集原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皮草产业链条,逐步将大营打造成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裘皮专业市场。

  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中国皮革协会七届八次常务理事会暨全国地方皮革行业协会工作会议上,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表示,企业要实现健康稳定增长,就要着力改变生产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创新驱动,围绕科技、品牌和人才做文章,化解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其中包括原料、产能、环保、布局、渠道等系列问题,从而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而时尚创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时尚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而内涵决定形式。放眼国际流行时尚大牌,往往都有着深厚的品牌文化。”苏超英在谈到时尚对皮革产业发展的影响时表示:“中国皮革行业在时尚的外在形式方面可通过借鉴国外流行色彩和趋势而获得,而内涵还需企业通过不断‘修炼内功’方可积淀而成。”他认为,皮革、皮草由于面料的独特性,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但一件皮革、皮草艺术品的打造,离不开时尚流行元素与企业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

  设计是灵魂

  中国元素融合国际时尚

  “与一般面料相比,皮革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外,还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尤其是皮草。因此,赋予皮革、皮草以最流行的时尚元素非常重要。”苏超英表示,与国际时尚融合,体现中国元素,增强设计竞争力,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对于中国皮革产业来说,以设计创新为抓手,增加品牌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失为一个好的理念和措施。“设计是产品的灵魂之一,也是品牌价值的重要内涵,对于皮革以及皮革制品来说,更是如此。”

  当欧美皮革、皮草行业设计正阔步向前迈进之时,中国同行或许还在为大量斩获国际流行大牌的加工制造订单而欣喜,这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不无关系。正如苏超英所说,设计是产品的灵魂之一,意大利皮革及皮草制品无论在色彩、款式或者面料手感方面都更具个性与设计感,值得中国皮革、皮草企业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借鉴吸纳。当下也有不少具有远见的皮革、皮草企业开始逐渐摆脱旧有的加工出口盈利模式:如东南沿海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企业选择将生产加工环节转移至国内中西部地区或者东南亚地区,重点关注设计创新,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进行研发设计,创造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塑造品牌形象。

  降低铬排放

  植物鞣剂代替传统铬鞣制剂

  对消费者来说,时尚创意不仅意味着新颖的款式还有先进的材料,可以把自己装扮的更美,同时,消费者的愿望除了穿着,还有蓝蓝的天、清清的水和健康的生活。

  在中国皮革协会近期召开的会议中,讨论并形成了皮革行业技术进步“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既包括新材料的应用,提供消费者更多更广泛的选择,更包括对保护环境的要求。

  如今,在浙江海宁的皮革产业中,越来越多的制革企业开始技术升级,传承百年的老制革工艺正在被新的技术替代,皮衣更环保,市场也更广阔。一种称为无铬鞣制革的技术正在被这里的企业应用,即采用进口化学品代替传统的铬,虽然每平方尺皮的成本较传统羊皮增加几毛钱左右,皮衣的价格比普通绵羊皮皮衣要贵一两百元,但是用这种技术生产的皮制品代替了传统的铬鞣制剂,大大降低了制革中重金属铬的含量,符合欧盟很多国家的环保标准,在国际市场上很畅销。

  以海宁某皮革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生产的700万尺羊皮,有一半以上使用不含铬的制革工艺。该公司科技科科长柯瑞华介绍,植物鞣剂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鞣剂,从2008年开始,公司在绵羊皮制作工序中采用了植物鞣剂代替传统的铬鞣制剂,虽然每平方尺皮的成本增加了近0.5元,但是新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制革中排放的铬含量降低到零。

  据了解,由于一般的生化方法难以降解,铬通常会在环境中长期积聚,长期无控制排放将造成水体污染。实际上,除了植物鞣剂的使用,海宁的制革企业一直在尝试减少铬的使用量和排放量。在一些企业的制革过程,还在继续尝试低耗用高吸收铬鞣以及废铬液可持续回用等技术。

  “这些新技术可将传统铬鞣法中铬的用量降低30%,吸收率提高至95%以上,大大降低铬排放。”这样后期污泥处理成本将大大降低,也就是说污泥中铬含量只占了5%,铬鞣废液基本实现零排放。一系列环保制革技术以及后期处理能力的提高,让海宁市皮革企业治污能力大大提高。当地专家认为,“未来的制革技术将逐步向减少铬、氨氮等含量努力,这些技术的突破将大大减少海宁制革中的污染。”

  企业主动调整积极谋变

  环保治理迈上新台阶

  苏超英表示,面对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调整,积极谋变,环保治理迈上新台阶。以海宁为例,经过几年的环保治理,海宁制革企业从38家缩减为8家,数量减少了70%以上,但规模效益凸显。数据显示,海宁制革工业产值从2010年的30.7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3.7亿元,提前完成并超过了2015年预计的50亿元目标。辛集制革行业全面关停制革前道,随着污水处理设施通过达标验收,在因环保不达标停产两年零6个月后,辛集市已有23家制革企业复工生产。

  今年,“中国皮革行业虽仍将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多重影响,但即将进入以中速发展、结构优化、创新驱动为主要鲜明特征的‘新常态’已成为共识。”苏超英表示。新常态意味着迈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于企业而言,面临新常态,应及时调整心态,提升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苏超英认为,修炼内功需要企业专注于优势挖掘和潜能开发,着力于提高产品设计、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市场营销方式和开拓营销渠道等多元化创新潜能。

  今天的市场对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能力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思想上的,都需要开放性思维,惟有创新才能为企业增添内生发展动力。创新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解放,更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秘药良方。苏超英认为,皮革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范例可以给众多企业更多有益的启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