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变革转型期 皮革业“成长的烦恼”多

作者:admin 日期:2015-07-09 17:02:00 点击:

  回顾2015年上半年,皮革行业整体发展增速放缓已成为不争事实。制革污染、成本上涨、渠道变革,成长的烦恼接踵而来。企业或在沉默中灭亡,或在沉默中爆发,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不断驱动着皮革业进行转型升级。第61期皮革周报,一览行业天下事,万众聚焦就在此。

前车之鉴环保制革初见成效

  曾几何时,污水横流、气味刺鼻的生产车间是无极县皮革业的一块心病。去年,媒体曝光使得无极县痛下决心进行大规模的整治。如今一年时间过去,无极脱胎换骨式的升级改造终于初见成效。据无极县县长韩清榕透露,这次升级改造新建企业定位就是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对此,该县着眼于皮革业绿色持续健康发展,按照环保先行、政策推动、市场运作、集聚发展的步骤,趟出一条产业聚集、名牌带动之路。

  据了解,目前投资30亿元的上海国际皮革城项目正在建设中,投资62亿元的卡森皮革产业园区项目、世界最大的明胶生产企业——荷兰罗塞洛团,这些国内外知名皮革企业的落户,给了无极皮革业发展壮大的底气。争取利用3-5年时间,把无极皮革产业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皮革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态皮革基地。韩清榕说道。

精益生产服装箱包业遇考验

  除了历经环保大考之外,服装箱包业还遭遇人本内忧。当前,越来越多的服装箱包企业意识到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减少库存、缩短周期、降低成本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然而,中国服装箱包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并享受精益生产带来的效益时,却常常面临着员工高流失率下如何应用精益生产的困境。

  事实上,员工流失率是中国目前面临的社会性问题,但是,精益生产也不是解决员工流失的唯一方法,简单地推行精益生产显然不足于有效实现精益生产能带来的综合效益,甚至可能导致放弃或失败。只有把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与中国服装箱包企业所面临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不断完善和发展精益生产的理念与方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服装箱包企业的精益生产之路。

互联网+ 助力皮革业变革渠道

  与此同时,互联网+”思维带来消费渠道的变革也冲击着皮革业的经营。不少企业已经引入互联网技术,期待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能挽救当前发展的经营困境。业内人士表示,许多品牌鞋企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库存,包括百丽、李宁等企业都被库存所困扰,而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望实现零库存。例如,近期刚上市的凉鞋,品牌商早已在2014年底下单生产,而现在这些微小鞋企打造自己的品牌时,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应季生产,统一购买一批材料后,先设计一些款式放上网看市场反应,假如销量不错可以及时补货,而万一不受欢迎,则可以将原有的材料生产其他款式,这是传统大众品牌所不具备的优势。部分微小型鞋企凭着出色的设计以及管理能力,未来有望发展成类似欧洲高级定制的鞋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