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2013年度中国轻工行业进出口报告》称,2013年中国对美出口轻工产品总额达1189.02亿美元,同比增长6.46%,超过中国十大出口国家或地区排名第二、三位的香港地区和日本的总和。美国仍是中国轻工产品出口第一大国。 报告指出,在对美出口轻工商品中,按照份额排名前五的依次为:皮革毛皮制品及其鞋类制品、家具、文教体育用品、塑料制品、家用电器类产品,五项加起来占到对美出口总额的62%。 美国制造业回归拉动中国原料出口 中国轻工联一位负责人表示,美国经济去年是增长的,所以采购量增长,去年整个出口环境比前两年要好,表明了美国市场存在刚需。 以皮革和鞋类为例,这两类占到中国对美出口额的17.25%。而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显示,去年中国产量下降较多的的轻工产品是以纸、革为代表的原料类产品和被转型替代的产品,其中轻革产量降幅为23.7%。“这一方面表明我国轻工行业在加速淘汰低端落后产品、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也说明对皮革类原料产品来说,国内需求没有国外需求大,国外尤其是美国制造业在回归。” 据悉,早在2009年,奥巴马总统就提出了‘制造业回归’的战略思想,今年春季在迈阿密又重提此事。“但美国所要发展的制造业主要是3D打印、纳米技术等高端的制造业回归,并非低端制造业。”这位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分析,以第一大类产品皮革为例,美国从中国进口皮革,第一种情况是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制造,未必是做鞋,也可能应用于工业,或者用其它先进技术加工,响应政府“制造业回归”的号召;第二种是做转口贸易,从中国采购原料,然后放到墨西哥、南美、加拿大等地加工,这样对于轻工的依赖就不仅依赖于中国,一则减少外贸依存度,二则提高售价,成本也可能降低。 海外制造有时比中国成本还低 据了解,中国税负等各种费用连年看涨,就连不少中国企业都纷纷到海外建厂,以降低成本,遑论美国企业。中国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集团”)董事长李长杰表示,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在美国建厂的很多成本甚至比国内还要低。 以工业用电为例,包括墨西哥、美国在内的美洲国家的电费折合人民币0.38元/度,而在中国,每度工业用电的价格则在0.67元以上,美国电价仅为中国的56%。按照金龙集团新乡分厂的每月电费1000万元计算,仅此一项,每年便可节省5194万元。 “油料的成本也比中国低。”李长杰说,在美国,包括润滑油、各种汽油、柴油等在内的油料成本,都比中国便宜一些,每吨基本上比国内便宜五分之一。其他诸如天然气、土地、企业赋税等,要么比中国便宜要么持平。 唯一一项高出国内的成本便是工人工资。李长杰说,在新乡,金龙集团的一线工人月薪为人民币3000多元;而在美国,一线工人的月薪则为3000美元以上,相当于国内工人的6倍。 “综合来看,各项成本有高有低,但统算下来还是很合算的。”李长杰说,集团墨西哥分厂早在2009年已建成投产。 “别国制造”比“中国制造”在美卖得贵 中国轻工联于同期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轻工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已连续19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前述轻工联负责人说:“中国现在面临的贸易保护政策很多,直接出口鞋给外国容易引起低价倾销的嫌疑;如果把原材料给美国,由美国或其它国家加工,做出来的皮鞋比中国生产的皮鞋在美国市场的售价要高。而且,把皮做成鞋运到美国,虽然产品附加值高了,但运输、生产等各项成本也高了。而卖皮革,一张张皮摞起来装到集装箱就运过去了,也没那么多保护、保养的措施,还不如直接运皮过去。” 这位负责人表示,中国现在面临的国际贸易壁垒很严峻,“不光是美国反我们,四处都被反倾销,像巴西等国也反。究其原因,分政治、经济两方面。”虽然中国这些年劳动力工资涨了一些,但较全球来说还处于低位,造成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成本确实低廉,这些低价产品进入外国,就把当地的产业打下去了;当地产业没有竞争力,一个国家整体产业环境缺失,买什么东西都必须买中国的东西,那这个国家的产业安全就容易受到威胁。“中国一旦说不供应你了,自己没有生产能力,老百姓又需要这些东西,怎么办?所以眼下各国针对中国的贸易反倾销、非贸易政策、技术壁垒非常多。这是政治原因。” “从经济来说,发展本国产业,能解决本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社会才能安定。”该负责人说,轻工业具有很强的劳动密集性,特别是皮革制造、羽绒制造等,需要很多工人。美国如果全是生产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高精尖单位,解决不了这么多人就业;就业不稳定,社会就不稳定。 该负责人认为,中国轻工行业现在可谓“高不成低不就”,高端制造业跟上不去,赶不上美国;低端制造业有印度、巴西等“金砖五国”都在迎头赶上,这些国家也想发展,也在做鞋、家具、家电等。产品便宜不如印度、越南卖得便宜,贵又不如美国人卖得贵。所以现在中国政府提出了“品牌立国、品牌强国、转型升级”的概念,要靠创新和品牌,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不能再靠便宜卖东西了。 中美政局不会对经贸产生大的影响 从2012年以来,中美之间的政治口水战不断。上海踏绮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研发总监刘旭峰反映,现在连不少美国企业买东西,都专门不要中国的东西,只要是在中国大陆生产的东西,都不太情愿要;一看是越南的东西,它可能就网开一面。本月19日,路透社称美菲将赴黄岩岛(中菲争议岛屿)周边军演。随着中美政治局势日渐紧张,会否影响两国之间的经贸活动? 轻工联负责人承认,美国企业确实存在转从越南、印度采购的现象,但这并非美国进口贸易的主流。在中国采购有规模效应,这决定了采购成本的大大降低。而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目前不具有规模效应。“从中国广交会能一次采购一堆东西,从越南只采购一种产品,从贸易角度讲,还是大批采购便宜、划算。”所以,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供应商这种格局未来二三十年不会发生改变,中美两国高层不会允许两国之间的贸易出现大幅减少,不光中国人不答应,美国人也不会答应。“即使少数美国企业从越南采购,它可能买的还是中国的东西,因为中国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等原因在越南投资建厂。” 对于政治会否影响经济行为,该负责人以欧盟为例介绍说,由于对华政策的变动,中国跟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数据有些年份在下降,但去欧洲市场看一看,真正存在的大量产品还是中国货。“可能官方的进出口贸易数字是在下降,但我们可以做转口贸易,从非洲、地中海走,因为人民生活需要这种产品,政冷经热,这就是经济跟政治的不同所在。”因此,中美关系不会因为政治小的变动而影响经济大的变动。 所谓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易手进行的买卖。由于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所以这种贸易形式,也几乎变成躲避贸易制裁的专用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