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外贸预警 >

越南搅乱各国布局 亚洲纺织业将大洗牌

作者:admin 日期:2014-07-02 10:09:00 点击:

    从2010年开始,全球纺织业龙头老大——中国,因为出现成本飙升,低阶劳动力不足的窘境后,来自全球的纺织业者纷纷从中国撤退,转向人力成本更廉宜的东南亚和南亚。

  近几年,印度、印尼、越南、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纺机市场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些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对设备的旺盛需求,特别是一些原来本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将进口设备作为提升本国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越南是这一波大迁徙的主要受益国,不过,5月份一场排华暴动,却使外资开始质疑越南的安全性,纷纷谋思撤退,亚洲纺织业又将面临大洗牌。

  中国服装纺织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配套齐全,目前中国仍然是全球成衣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这一局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近年来,由于东南亚人工成本较低,中国成衣制造业出现了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一些与服装相关的配套产业也在考虑向该地区转移。

  最近越南爆发排华事件,不少台商遭受池鱼之殃,也为台商多年布局南向的投资计划亮起红灯。

  在中国工资日益高涨的逼迫下,为了降低营运成本,近年来已有不少台商逐步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向东南亚,并形成遍地开花的结果,如今越南一场排华暴动的空前浩劫,等于为多年在海外拚斗的台商浇了盆冷水,也为东南亚的经营环境敲响警钟!

  台商再次陷入困境

  这几年台商在东南亚包括越南在内,经营状况都不错,例如过去不被看好的纺织业,如儒鸿大举在越南投资一贯厂上下游整合,已发挥很好的综效,营运不输高科技股,又如成衣大厂聚阳最近几年陆续将生产线从大陆撤至东南亚等地,但一场越南排华暴动,再度将台商的海外布局打入冷宫。

  同样面对此窘境的外资不计其数,尤其是依靠大量劳力的纺织业者,更对越南工人的不满加剧,纷纷思考是否要撤出这块深耕数年的土地。

  当年台商出走台湾,主因就是台湾工资步步高升,台商纷纷西进至中国寻找第二春,不料,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崛起,同样出现工资飙涨的情况,逼得台商包括制鞋、纺织、成衣等传统产业不得不重启南向的热潮。

  的确,这股热潮让台商延续了第三春,可是这次越南排华暴动,再度让台商陷入困境,目前已有多家台商兴起部分撤资或减少生产线的打算,显然越南事件已让台商心存余悸。

  日本优衣库拟采购印度成衣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外资身上。日本迅销(Fast Retailing)会长柳井正向印度总理莫迪表示,迅销旗下优衣库(Uniqlo)连锁服饰店考虑在印度采购成衣。

  过去,中国和越南才是优衣库的采购及生产基地。

  对于优衣库有意在印度发展业务,莫迪表示乐见其成,并强调印度制衣业所提供的好处。

  优衣库计划在印度设店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产业官员称,这可能朝此方向前进一步。

  在中国和越南经营环境急转直下之际,亚洲纺织业在未来5年将会出现另外一次大洗牌,其中,印度、孟加拉、印尼、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家将备受关注。

  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越南减用中国原料

  由于越中关系紧张,越南纺织协会日前以致函方式通知协会会员厂商,要求他们提供2013-2014年从中国采购棉、纤维、纱、布、线、棉质衬里、纽扣、拉链等纺织品原材料的数据资料,根据数据,建立越南国内原材料供应的投资计划,尽量减少从中国进口,以及对外寻找新的供应来源。

    60%原料从中国进口

  其中,泰国、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及印度等国被越南纺织协会列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替代者行列。

  越南《西贡解放日报》一资深记者在接受中国《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越南纺织业60%的原材料从中国市场进口,出于对两国关系的顾虑,越南政府给纺织业厂商提供必要的协助,鼓励其不依赖中国而进行生产。

  目前越南有4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年营业收入达200亿美元,给250多万人提供就业机会,对越南GDP的贡献率达10%

  《环球时报》记者曾参观过越南工业开发区的合资制衣企业,有的是给日本名牌优衣库做代工,有的衬衣产品出口到东欧国家。

  市场首选中国原料越南想改变不现实

  柬埔寨中国商会副会长胡金林说,上月越南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后,有一些从越南撤到柬埔寨的华人纺织业主告诉他,市场决定了越南纺织业的原材料首选中国产品,越南想一下子改变是不现实的。

  中国原料便宜15%

  中国市场相比韩国、印度等国来说,具有供应能力强、花色品种多、价格相对低廉、交货速度快等优势。从中国进口的纺织服装原料价格比越南国内也要便宜10%15%

  越南《西贡经济时报》今年3月曾报道说,为提高产品内地化比例,越南TNG贸易投资公司2012年投资几百万美元生产棉花。

  但由于世界纺织服装原料需求增加,国内和进口原料供应面临困难,短期内无法提供充足的货源。

  胡金林说,在越南投资纺织业的不仅有来自中国的商家,还有很多港台企业,让他们改选其他国家或越南本国的纺织品原材料很难。

  日本、韩国、法国等其他外资企业在越南投资也不会不考虑成本因素。

  原材料价格增加意味着生产成本提高,将减少越南在成衣制造业上刚形成的优势。

  亚洲多国加大纺织业投资

  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亚洲地区将成为世界上纺织企业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按照产品分类,纺织零部件及配件是最大的市场;从增长潜力看,梭织机器、针织机器增长步伐将相对较快。

  面对全球纺织工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的印尼、越南、孟加拉等国,都将纺织服装产业列为本国工业发展的重点。

  印度自2005年推出对纺织设备升级的支持政策以来,纺纱项目大量上马。

  近两年,印度本土纺机企业的产能有所增加,生产的纺纱设备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弥补了原来纺纱成套设备的一些短板。

    2013年,印度单从中国进口的纺机总额达到4.59亿美元。

  作为东协最大经济体的印尼,纺织服装、鞋帽业为其重要的产业,产值、出口额和就业规模均居领先地位。

  印尼产业供应链完备

  目前,印尼产业供应链已相当完备,化纤、纺纱、织布、染整一应俱全,是世界十大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由于越南的制造业发展很快,其对进口缝制设备征收的关税又较其他东南亚国家低,不少国外企业都去开办工厂,但最近发生的排华暴动,却使越南纺织业可能蒙受重挫。

  孟加拉发展迅速

  近年来,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优势,孟加拉的纺织工业发展迅速。包括纺纱厂、织布厂、针织厂、印染厂等在内的纺织企业遍地开花。

  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巴基斯坦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逐渐提高,同时,欧洲、日本的纺机企业将生产厂地搬到印度和中国,其生产成本的降低也使得设备价格相应降低了10%左右。

  这样一来,高昂的研发成本与略低的销售价格形成反差,设备的性价比优势凸显,也促使出口到巴基斯坦国家的企业设备技术更新换代。

  缅甸纺拓会日前指出,2013年缅甸成衣加工出口创汇11亿美元,今年可望达到15亿美元。

  纺拓会表示,由于西方国家逐步解除对缅甸经济封锁及欧盟给予缅甸商品普惠制待遇(GSP),刺激了缅甸成衣加工业发展,韩国、中国及日本在缅成衣加工领域投资也逐年增加。

  韩国纺织业海外设厂退热

  据首尔经济新闻分析,过去韩国成衣、玩具、鞋子、袜子、皮革等劳力密集产业因人事费上涨所导致之生产力恶化影响,将生产工厂移转至中国、东南亚国家等工资偏低之国家。

  最近因海外生产地人事费上涨、撤销投资优惠措施等原因,加上最近越南发生暴动,韩国企业之海外设厂急速减少。

  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政府为吸引外国企业投资,提供各项租税优惠措施,但在产业结构由劳力密集型发展成尖端技术产业之后,则加强环境管制。

  实付多过最低工资

  最近为扩大内需、缩短所得落差,每年大幅调涨最低工资,且最低工资不包含加班费、奖金及5大保险费等,令企业实付工资较最低工资多2060%

  因此,2000年代中期之后,韩国劳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再度将工厂移转至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但该些东南亚国家之经营环境优势也逐渐降低,今年初柬埔寨发生大规模罢工抗议,随后越南又发生打砸抢掠外资等风潮,许多东南亚国家劳工也要求调涨工资。

  另该报告引用大韩商工会议所说明,海外生产环境因中国、东南亚国家之工资上涨及管制扩大等因素,已呈现恶化,在韩国与全球48个国家签署FTA之后,韩国国内生产环境则大幅获得改善,惟韩国仍存过度的管制、竞争性劳资关系、反企业情绪等问题。

  依靠低工资之劳动密集型企业之海外设厂情形虽较过去减少,但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大企业仍在海外设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