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可能发生码头罢工和关税担忧之前,跨太平洋亚美航线的海运集装箱费率在 12 月份继续上涨。
截至 12 月 17 日当周的 Freightos波罗的海指数显示,亚洲-美国西海岸运费上涨 10%,至每 40 英尺当量 4,301 美元。亚洲至美国东海岸的价格上涨 13%,至每 FEU 5,814 美元。
“正如一月前那样,罢工的前驱力现在可能已经耗尽。Freightos 研究主管 Judah Levine 写道:“15 号到达窗口已经关闭。” “但当选总统特朗普最近明确支持国际码头工人协会,并反对在这些港口引入半自动化,可能会导致罢工或至少是长期罢工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明年关税上涨的预期可能仍会推动一些非季节性的销量增长,这也反映在冷藏集装箱短缺的报道中。”
相比之下,亚洲-北欧运价下跌 5%,至每 FEU 5,051 美元,而亚洲-地中海运价下跌 2%,至每 FEU 5,761 美元。
Levine 写道:“上周亚欧/地中海集装箱运价略有下降,尽管月中 GRI(海运承运商在合同中寻求的总体运价上涨)将试图很快推高运价。” “但目前每 FEU 超过 5,000 美元的费率仍然非常高。由于红海改道导致今年农历新年前的需求提前启动,价格比11月底上涨12-18%,比10月份上涨40%以上。运量的增加加上远东地区的一些恶劣天气,导致日本和中国的一些集装箱枢纽出现拥堵。”
供应链可视性公司Beacon对全球100个港口的月度报告显示,亚洲、北美和欧洲以及其他地区的拥堵程度最初有所上升,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轻微上升的拥堵程度是更大问题的征兆,还是其他更小问题的症状。
舟山在停泊船舶名单中名列前茅,Beacon 报告称,12 月 1 日有 24 艘船舶等待靠泊,但这比 8 月 1 日减少了 4 艘,比 11 月增加了 14 艘。
天津停泊船舶数量也有所增加,12 月 1 日记录为 15 艘,与 8 月 1 日和上个月相比,显着增加了 14 艘。人们还对科伦坡、欧洲港口(包括位于丹吉尔的北非枢纽)以及一些北美码头表达了其他担忧。
Beacon 首席执行官弗雷泽·罗宾逊 (Fraser Robinson) 表示:“今年港口拥堵情况明显恶化,近 70% 的分析港口的平均锚泊时间同比增加就证明了这一点。虽然 30% 的港口增加了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但只有 15% 的港口减少了相同幅度的时间。”
罗宾逊认为,红海危机在这些恶化的情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危机爆发以来的 12 个月中,上海有 11 个月的拥堵水平高于去年水平。其他主要港口包括鹿特丹、巴伦西亚、比雷埃夫斯、杰贝阿里和新加坡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他说。
全球托运人论坛 (GSF) 总监詹姆斯·胡克姆 (James Hookham) 认为,罢工和关税的威胁以及 1 月 29 日左右中国农历新年之前通常出现的货运高峰正在产生影响。
随着跨太平洋航线费率反弹,GRI 预计也会出现反弹。
“尽管上周有所上涨,但价格仍低于 11 月底。但相对于亚欧航线,自旺季结束以来,跨太平洋航线的运价表现出更大的上涨,原因是在 1 月 15 日 ILA 可能罢工之前提前装载,以及特朗普政府上任后预计关税将上调。”
来源:物流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