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不断吸引全世界的制造商将工厂搬迁到越南。数字显示出了这一趋势,在2013年一年内,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FDI)累计达216亿美元,连续两年创新高。然而当全球制造业巨头们落户之后,在与越南政府打交道、运输货物、雇佣越南本地工人的过程中,他们开始遇到不曾预料到的问题。而对于越南来说,对FDI的高依赖也让他们如坐针毡,开始寻求增强本土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低廉劳动力吸引FDI“灌入” 过去一年,越南对外经济成就显著。包括服务和货物贸易在内的越南出口总额约达1427亿美元,增速是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近三倍。其中,FDI总额猛增近55%,达216亿美元,反映出越南对于投资商的强大吸引力。 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是越南取得这一成绩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选择落户越南而非中国的最重要原因。自2007年起,越南开始进入人口结构年轻化的“黄金期”,这也吸引了中国制造商的投资。“近些年来,中国发达的大众化服装制造业正在向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迁移,其关键原因是低廉的劳务成本”,中国鞋服行业知名评论人马岗说。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浙江、宁波等中国不少地方的纺织厂甚至在接单之后会将部分订单交予越南本土工厂生产。紧邻中国的越南也是腰包鼓起来的中国企业家海外投资的理想之选。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美的集团将其海外扩张的首站选择在了越南。 与此同时,越南政府积极推动国内改革,并给予税收优惠来吸引外资企业。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也让越南显得更富有吸引力。 外资汪洋中的一条小船 越南和中国差不多同时开始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但其经济改革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真正启动,此时中国广东已经凭借低廉的劳动力获得了成功。与之相距不远、生活习俗也相差不多的越南提出“瞄准广东”的战略,将广东的每项成功改革措施都进行了研究。这一模仿似乎是成功的。2013年一年里,FDI创造了越南全社会投资的25%,GDP的18%和出口的65%,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但这一表面鲜亮的数字意味着越南对FDI的依赖已经太深了。 把越南比喻为外资汪洋中的一条小船毫不为过。2008年,越南盾不断贬值让贸易赤字迅速拉大,紧接而来的是恶性通胀。外资开始逃离这片热土,一度引发的金融“震荡”让外界担忧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重演。 与此同时,由于越南政府对外资企业实施比本土企业低一半的税费优惠,越南本土企业面临很大竞争压力。以电子产品市场为例,25%的外资企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份额和全部的出口份额,越南本土企业只能从事零部件组装和贴牌生产。实力弱小的越南本土企业无法依靠营业收入来更新设备。来自越南科技部的报告称,目前越南本土企业使用的大部分技术设备比世界水平落后2-3代,上世纪60-70年代的设备占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