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贸易中,原产地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原产地证书作为外贸中的重要单据,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外贸谈判视野。由于原产地证可以带来一定程度的关税减免,又被称为“纸黄金”。那么,原产地证都有哪些类型?可以享受哪些关税优惠政策?企业该选择何种证书更有利于企业进出口贸易呢?
一、什么是原产地证? 原产地证是出口国的特定机构出具的证明其出口货物为该国家(或地区)原产的一种证明文件。是各国确定适用何种关税税率的重要证明文件之一。简单点说,就是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护照”,证明商品的经济国籍。 二、原产地证在我国分哪几类? 在我国按原产地证的作用分,为出口货物签发的原产地证书主要有三大类: 1、第一类是非优惠原产地证书,就是通常所称的“一般原产地证书”,是证明货物原产于我国,享受进口国正常关税(最惠国) 待遇的证明文件,简称 CO 证书。 3、第三类就是专业原产地证书,是针对某一特殊行业的特定产品规定的原产地证书,比如《输欧盟农产品原产地证书》等。 三、原产地证在国际贸易中有什么具体作用? 1、进行货物交接。贸易关系人将原产地证书作为交接货物、结算货款、索赔理赔的凭证之一。 2、进口国实施特定贸易政策,比如对特定国家实行差别关税待遇,实行数量限制和控制进口等。 3、减免关税。尤其是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是在进口国享受优惠关税待遇的必要凭证,被很多进口商视为降低货物成本的“金钥匙”“纸黄金”,也是增强了我国货物的国际竞争力。 四、原产地证有多少的关税减免?例如,出口至东盟国家的产品,会征收8%-30%不等的关税,凭借原产地证可以享受一定幅度的关税减免,有些甚至可以达到零关税,据统计平均可以给每个行业带来5%左右的关税减免。 五、原产地证在应用上有哪些规则? 在各类贸易协定中,相关方制定了关于判别产品原产地的一系列规范。原产地规则一般均包含了判定货物是否原产的标准、直运规则等内容。在我国所享受的普惠制待遇以及参加的各类自由贸易区等,其中国际协议所确定的原产地规则,均按是否含有非本国的成分把产品分成完全原产产品与非完全原产产品。但无论产品最终是判定为完全还是非完全,该产品都是符合原产地规则的,可以享受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各项优惠待遇。而那些排除在这两种产品之外,即不符合原产地规则的产品则无法享受各项优惠待遇。 |